close

4大肥胖症埋線位置的選擇原理

《黃帝內經》將肥胖症的外觀分成三種類型:脂人、膏人、肉人,見於《靈樞‧衛氣失常》篇。

1.脂人是「肉不堅、皮滿」,像虛胖,「虛胖」體質伴有皮膚白皙、肌肉鬆軟、易倦、多汗尿少,下肢浮腫。

2.膏人是「肉不堅、皮緩」,類似「泡芙人」。

3.肉人是「皮肉不相離」,有肉有肥油,通常有便祕。

#膏人「縱腹垂腴」是「腹部肥胖」,與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的定義相似。

【取穴原則】

針灸減肥的取穴原則可分為:(1)辯證取穴、(2)局部取穴。

(一)辯證取穴:將肥胖分為四種證型、治法及常取的穴位:

 

1脾虛痰濕 健脾利濕:脾胃功能失常,即消化吸收不良,易「少食而肥」。

針灸治療:

1.足三裡、三陰交、內庭,上、下巨虛和大杼、血海、膈俞、隱白等穴。

2.中脘、足三里、豐隆、陰陵泉、三陰交

 

2胃腸實熱 清熱通腑:易汗、口幹、口臭、便秘、等胃腸實熱症狀。

針灸治療:

1.曲池、合谷、足三裡、內庭相配

2.便秘腸腑熱盛配上巨虛或下巨虛。

3.天樞、合谷、內庭、梁丘、下巨虛

 

3肝郁氣滯 疏肝解郁:影響脾胃功能,疏肝理氣應兼顧脾胃運化。

針灸治療:

1.取足厥陰、少陽經穴,任脈及背俞。

2.太沖、曲泉、俠溪、肝俞、足三裡,針宜瀉法。泛酸加胃俞,少寐加神門,見胃熱徵象者加刺內庭,月經不調加刺三陰交。

3.太衝、陽陵泉、三陰交、血海、支溝

 

4脾腎陽虛 健脾補腎:元氣不足,脾胃虛弱,水液代謝失常。

治療:

1.足三裡、陰陵泉、支溝、照海。

2.氣海、關元、太溪、足三里、三陰交

都市美美醫聯盟

(二)局部取穴/     加選局部肥胖穴位。

1)上腹部:梁丘、中脘、下脘、梁門、滑肉門、大橫

2)下腹部:梁丘、陰交、關元、腹結、大橫

3)腰部:帶脈、風市、天樞、志室

4)臀部:白環俞、環跳、會陽、承扶

都市美美醫聯盟

3.jpg

arrow
arrow

    city-ama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